369-HI-R-M-0-0-0-E
369-HI-R-M-0-0-0-E
产品价格:¥88(人民币)
  • 规格:完善
  • 发货地:泉州
  • 品牌:
  • 最小起订量:1件
  • 诚信商家
    会员级别:金牌会员
    认证类型:企业认证
    企业证件:通过认证

    商铺名称:深圳长欣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泉州办)

    联系人:吴工(先生)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2937878768@qq.com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南益鲤景湾三期B栋915室

    邮编:3620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焊材网上看到的,谢谢!

    商品详情
      (DCS系统)和(机器人系统)及(大型伺服控制系统)备件大卖!叫卖!特卖!卖卖卖!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许有所不同,但都是运用人类智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回顾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可以发现,其标志性的科学成果和主导技术往往具有颠覆性特征,而且无一不对解放生产力、推动文明演进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加大对前沿科技的投入力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领域加紧布局,并相继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取得突破。这些重大创新成果同样显现出颠覆性力量,正在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带动全球实体经济开启新一轮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好地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下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使要素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在较短时间内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

      应该看到,以往中国经济发展采取了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而且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相较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来看,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地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比较优势弱化,人口红利消退、综合成本上涨、土地等要素供给紧张、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导致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库存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等问题和困难。现阶段,中国制造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创新步伐加快、新兴产业群体性推进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迫切需要加快创新驱动,实现发展模式转变,形成发展的新动能。

      客观地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不断投入和持续积累,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一些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基本具备同步竞争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颠覆性创新爆发都是新产业集中孕育的时期,也是国际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时期,但同时战略机遇的窗口稍纵即逝。目前,主要工业化国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差距不明显,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更容易“轻装上阵”,重点突破,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赶超。

      需要强调的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更是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主阵地。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征途上,传统意义上的“距离”正在消失,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和目标可以模仿或追赶。特别是在书中考察的能够影响未来的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中,发达国家对每一项重大研发和产业化成果势必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领域的尖端技术、核心零部件和重大装备,我们是引不进、买不来的,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角色转变,从追随者转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

      近年来,围绕“制造强国”建设,国家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本书的部分作者参与了其中一些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为《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提供了支撑。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本书的写作团队敏锐地观察到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前沿科技所展现出的巨大产业化前景及其对未来国际竞争格局和市场规范将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的内容及其前瞻性判断不仅能够为决策部门推进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且对于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学者、关注新兴领域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也有借鉴价值。另外,在遵循产业分析规范的同时,本书文笔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普通读者通过阅读,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最新科技知识及其产业化趋势。

      当然,正如作者所言,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重大科技方向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科学家自身原因,企业及科技体制机制等因素)被忽视,而另一些一度被视为前景广阔的科技项目最终被证实缺乏市场价值,这种情况在科技创新及其商业化历史中并不鲜见,因此导致政策制定者走一些弯路在所难免。期待作者发挥研究专长,继续深入观察与分析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动向,并在颠覆性创新的发生机理及其系统性影响等方面不断推出高质量成果,为加快创新驱动,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贡献智慧。
    在线询盘/留言
  •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