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干化有什么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淤泥干化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促进堆场中河湖疏浚淤泥的快速脱水干化方法,属于淤泥干化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河湖淤泥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我国幅员辽阔,河湖众多,又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每年产生大量的泥浆废弃 物,据调查仅江苏太湖有69. 83%的面积为0. I米厚度以上的淤泥所覆盖,最厚处达5m以上,淤泥总蓄积量为19. 12亿立方米,平均深度为I. 24米。淤泥的大量增加主要产生两方面的危害,一是堵塞河道,造成水网不畅,水面消失,降低防洪泄洪能力;二是造成河海湖泊的内源性污染,向水体长时间释放污染物,使蓝藻暴发,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失去饮用、养殖及景观价值。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河湖疏浚清淤势在必行。清淤后的淤泥后续处理是一关键问题,因为疏浚淤泥不仅产生量大,而且力学性质差、含水率高,呈流体状态,处理不及时不仅影响清淤进程,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实践表明,直接清出的淤泥即使堆放长达三年,表面似乎干燥,但内部仍然含有大量的水,没有承载力,淤泥运输中的渗出及雨水冲刷造成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每年废弃的疏浚淤泥就达I亿立方米以上,废弃的疏浚淤泥往往置于陆地抛填区或低洼地区,占用了一些鱼塘和耕田,产生了很高的征地费用。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土地征用的经费就占工程总费用的60%左右。由此可见,疏浚后的淤泥最重要的是干化处理。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清出淤泥一般存放于堆场,也即干化池中进行干化处理。干化处理后的淤泥必须能满足机械入池采挖时不使机械下陷、运输时不滴漏的要求,以利于淤泥的二次利用。
因此,处理后的淤泥含泥率需高于塑限含泥率,对一般淤泥而言,达塑限时的含泥率(指干泥质量与淤泥总质量之T匕,下同)为67飞8%。对淤泥承载力的要求是以履带式挖掘机重量计算,淤泥承载力不得低于8t/M2。目前提出的疏浚淤泥干化处理的方法也较多,应用较广泛的如:

1.真空预压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应用面较广。其中真空预压联合堆载法、真空预压联合增压法(见CN 200820170080. 7)也是在该方法的基础上的改进。该方法的缺点是工期较长,一般需4-5个月的抽真空过程,且当淤泥含泥率达65%左右时,极难再提升。
2.固化法。该方法是在淤泥中加入固化剂(如水泥、石灰、蛋白酶等)使淤泥固化。该方法的优点是工期短,见效快,缺点是成本高,处理淤泥量小,更重要的是处理后改变了淤泥作为土的性质,难以二次利用,与现今环保理念格格不入。
3.强夯法。该方法常见于对淤泥性软土地基的处理,处理时需铺设砂垫层,对疏浚淤泥处理效果较差。
4.滤袋法。该方法是将淤泥装入特制的滤袋中,使其中水份渗出,从而达到干化的目的。该方法的缺点是处理量较小,工期长,将淤泥干至塑限以上难度很大。
此外还有加热法、机械离心法、压滤法、电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