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发布者:沧州泰鼎恒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23 22:21:43  访问次数:

    16.5 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16.5.1试样的安装,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开孔隙水压力阀和量管阀,对孔隙水压力系统及压力室底座充水排气后,关孔隙水压力阀和量管阀。压力室底座上依次放上透水板、湿滤纸、试样、湿滤纸、透水板,试样周围贴浸水的滤纸条7~9条。将橡皮膜用承膜筒套在试样外,并用橡皮圈将橡皮膜下端与底座扎紧。打开孔隙水压力阀和量管阀,使水缓慢地从试样底部流入,排除试样与橡皮膜之间的气泡,关闭孔隙水压力阀和量管阀。打开排水阀,使试样帽中充水,放在透水板上,用橡皮圈将橡皮膜上端与试样帽扎紧,降低排水管,使管内水面位于试样中心以下20~40cm,吸除试样与橡皮膜之间的余水,关排水阀。需要测定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时,应在试样与透水板之间放置中间夹有硅脂的两层圆形橡皮膜,膜中间应留有直径为1cm的圆孔排水。
    2压力室罩安装、充水及测力计调整应按本标准第16.4.1 条3款的步骤进行。
    16.5.2 试样排水固结应按下列步骤进位,
    1 调节排水管使管内水面与试样高度的中心齐平,测记排水管水面读数。
    2开孔隙水压力阀,使孔隙水压力等于大气压力,关孔隙水压力阀,记下初始读数。当需要施加反压力时,应按本标准第16.3.5条3款的步骤进行。
    3 将孔隙水压力调至接近周围压力值,施加周围压力后,再打开孔隙水压力阀,待孔隙水压力稳定测定孔隙水压力。
    4 打开排水阀。当需要测定排水过程时,应按本标准第14.1.5条6款的步骤测记排水管水面及孔隙水压力读数,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95%以上。固结完成后,关排水阀,测记孔隙水压力和排水管水面读数。
    5 微调压力机升降台,使活塞与试样接触,此时轴向变形指示计的变化值为试样固结时的高度变化。
    16.5.3剪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剪切应变速率粘土宜为每分钟应变0.05%~0.1%;粉土为每分钟应变0.1%~0.5%。
    2将测力计、轴向变形指示计及孔隙水压力读数均调整至零。
    3启动电动机,合上离合器,开始剪切。测力计、轴向变形、孔隙水压力应按本标准第16.4.2条2、3款的步骤进行测记。
    4 试验结束,关电动机,关各阀门,脱开离合器,将离合器调至粗位,转动粗调手轮,将压力室降下,打开排气孔,排除压力室内的水,拆卸压力室罩,拆除试样,描述试样破坏形状,称试样质量,并测定试样含水率。
    16.5.4 试样固结后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1
           (16.5.4)
    式中 hc——试样固结后的高度(cm);
           ΔV——试样固结后与固结前的体积变化(cm3)。
    18.5.5 试样固结后的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16.5.5)
    式中Ac——试样固结后的断面积(cm²)。
    16.5.8 试样面积的校正,应接式计算∶
              
    16.5.7 主应力差按本标准式(16.4.5)计算。
    18.5.8 有效主应力比应按下式计算∶
    1 有效主应力∶
         (16.5.8-1)
    式中——有效大主应力(kPa);
              u——孔隙水压力(kPa)。
    2 有效小主应力∶(16.5.8-2)
           
    式中 ——有效小主应力(MPa)。
    3有效主应力比∶
                  (16.5.8-3)
    16.5.9 孔隙水压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 初始孔隙水压力系数∶
                 (16.5.9-1)
    式中 B——初始孔隙水压力系数;
           u0——施加周围压力产生的孔隙水压力(kPa)。
    2 破坏时孔隙水压力系数∶
         
               (16.5.9-2)

    式中 Af——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感
            uf——试样破坏时,主应力差产生的孔隙水压力(kPa)。
    16.5.10 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应按本标准第16.4.6款的规定绘制(图16.4.6)。
    16.5.11 以有效应力比为纵坐标,轴向应变为横坐标,绘制有效应力比与轴向应变曲线(图16.5.11)。


     
      16.5.12 以孔隙水压力为纵坐标,轴向应变为横坐标,绘制孔隙水压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图16.5.12)。
    16.5.13 以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绘制有效应力路径曲线(图16.5.13)。并计算有效内摩擦角和有效粘聚力。
      1有效内摩擦角:
          
    式中φ′——有效内摩擦角(°);
            α——应力路径上破坏点连线的倾角(°)。
    2有效粘聚力:
       
         

    式中c′——有效粘聚力(kPa);
           d——应力路径上破坏点连线在纵轴上的截距(kPa)。
    16.5.14 以主应力差或有效主应力比的峰值作为破坏点,无峰值时,以有效应力路径的密集点或轴向应变15%时的主应力差值作为破坏点,按本标准第16.4.7条的规定绘制破损应力圆及不同周围压力下的破损应力圆包线,并求出总应力强度参数;有效内摩擦角和有效粘聚力,应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绘制有效破损应力圆确定(图 16.5.14)。
      图16.5.14 固结不排水剪强度包线
    16.5.15不择水剪试验的记录格式见附录D表D-29。

免责声明:焊材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