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把话讲完,是大度是谦恭,是强而不锐,也是有力量的体现。容言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则听不得诤言;容言要有耐心。
没有耐心则听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还要有气量,听得进甜言蜜语,也容得下直言不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容事:易事、苦事、难事、好事、窝囊事,凡事皆能装心中,一丝不苟地去办。易事认真办,苦事用力办,难事用心办,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办,窝囊事要理智地去办。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轻视,不因其苦而放弃,不因其难而退缩,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无过而自喜。
容人:常人、能人、有功过之人,均应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无论是常人、能人,还是有功之人,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功过有区别,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
平等待之,礼貌待之,以诚待之,这是为人的准则。以貌取人者,是俗人;以衣取人者,是庸人;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无论地位尊卑、年龄大小,有功还是有过,均能以诚待之,方为容人。容人才能得人得心,容人者方能为他人所容。
下面谈谈容人之过。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用放大镜看人的缺点,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他人的过错,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宽恕别人的一些过失,对于领导者来说其实并不很难。领导的宽宏大量,不仅能使对方感动报效,还能影响安抚他人。宽容有时能够起到单纯处罚难以起到的作用,甚至焕发出平时难以焕发的积极性。
有个“一箭之仇”的成语,他的来历不少人都清楚(注:春秋战国时期,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行至绮乌,守卫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到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又怎么能拿什么来报答您呢?”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如果没有齐桓公和鲍叔牙的容人之量,就不会有千古名相管仲,更不会有齐桓公的霸业。李世民与魏征之间也有一段类似的故事,但李世民是怎样对待魏征的?他把经常犯颜直谏的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这些早已成了千古佳话。
当然,领导的宽容,并非姑息纵容,亦非无原则的迁就或放任,要容当其时、容当其事、容当其人。宽容是有分寸、有准则、有节制、有限度的。容在理上,让在格内。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做到在宽容中求合作,在忍让中谋合力,从而达到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目的。即使对待与自己有过怨仇的人,也能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那才无愧为大将风度。
建国初期,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总理邀请一位曾为要人的人士出席。这个人忧心忡忡,因为在上海是他负责,没有抓到结果抓了邓颖超,在牢狱里害得邓颖超终生不育。抛弃个人恩怨欢迎这个“宿敌”,以德报怨,不仅说明人民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战线组织,而且表现了的高风亮节。
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对一个人、尤其对一个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古代人尚且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更应当拥有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特别是与自己的意见相左的建议和观点的雅量,尤其是不留情面的诤言。
在延安时期,一天一个响雷把一头牛打死了。一个农民随口说道,“这个雷为什么不把打死呢?”听到后,不但不生气,而且由此作为调查民情的契机。当认定是老百姓对沉重的负担有怨言时,做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并在听取了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后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如此从善如流的领袖风范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启示。
广开言路,必须要有从善如流的气度。人言啧啧不可怕,啧有烦言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广开言路是疏导、是建设,是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前提,更是民主大厦建设的基础。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创造,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聚集众人之智慧,共谋发展之良策。不能自认为优人一格、高人一等,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以一个学生、一个求知者的姿态,热心、虚心、真心地听取不同层次的意见、各个方面的声音,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的良好局面。
所谓容才,其实是在于容言。人才难得,是人才必有出众之处,是人才大都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都会对自己的观点、学识及才干充满自信,不会轻易附和,也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趋炎附势。是人才常常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就越明显。人才大都有独特的个性,不拘小节,性情旷达,大智若愚。有的甚至书生意气,不谙人情世故,不懂溜须拍马,不擅察言观色,不会拐弯抹角。当然,也不乏有恃才自傲者,不时表现出落拓不羁的样子来,一针见血地讲问题,毫不留情地谈不是,不分场合地直言不讳,有时还真让习惯于一家之言的领导下不了台……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能不能听诤言,会不会听诤言,允许不允许他人说诤言,老百姓敢不敢说诤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是执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一种反映。
容人不易,容言更难。难在不少人缺乏闻过则喜、闻过则思、闻过则改的胸襟和气度。
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我们“是要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这表明了革命先行者的思想境界。但是,反过来想,想要做大官,就要做大事,想大问题,从大局着眼,敢想、敢干、敢于创造、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要做事,首先要容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做到宠辱不惊,顺逆不改,贵贱不移,忙闲不怠,修炼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胸怀。
作为领导,宽容的境界是容事,而容事无外乎举重若轻或是举轻若重两种不同的做事风格。“举重若轻”是形容深谋远虑,胆识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气概;“举轻若重”多指人虑事周全,严谨细致,工作中善于见微知著,常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做。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事风格,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工作方法。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比较刘伯承、的工作风格时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是'举重若轻’,伯承是'举轻若重’。”“从愿望上讲,我更喜欢小平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中常常是'举轻若重’,这也许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
其实,的工作方法或政治风格恰好与异曲同工。在性格特征上,统筹全局,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精细雅致,明察秋毫,举轻若重。在思想理论上,他们的智慧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彼此既有互补与传承的关系,也有切磋和发展的关系。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合作关系,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一个奇迹。难怪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是“谋事在毛,成事在周”,这是有相当的道理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学会容事,应当很好地向革命前辈学习。学会了举重若轻,就会觉得大事不大,变压力为动力,以良好的心态做好大事;学会了举轻若重,就会感到小事不小,老老实实做好小事。大事小事都能做好,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容事还要求领导者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拿得起、放得下、挺得住;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尴尬、忍得住屈辱。容事是释怀别人,也是善待自己。气定神闲,沉稳豁达,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做到“大其心以容天下物,平其心以论天下事,虚其心以受天下善,潜其心以观天下理,定其心以应天下变”。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而是放眼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不为鸡毛蒜皮的得失而郁郁寡欢,而是着力更为远大的理想和事业;不因别人的误解、冤枉或反对而烦恼愤懑,而是对于自己的战略、目标更加执著;不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对于自己的前途、未来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