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国内新闻
    容人 容言 容事
    发布者:rongyiwei168  发布时间:2014-12-24 23:15:12  访问次数:

    容言:好话、坏话、刺耳话,啥话都能听得进。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是风度,是胸怀坦荡。

    让人把话讲完,是大度是谦恭,是强而不锐,也是有力量的体现。容言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则听不得诤言;容言要有耐心。

    没有耐心则听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还要有气量,听得进甜言蜜语,也容得下直言不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容事:易事、苦事、难事、好事、窝囊事,凡事皆能装心中,一丝不苟地去办。易事认真办,苦事用力办,难事用心办,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办,窝囊事要理智地去办。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轻视,不因其苦而放弃,不因其难而退缩,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无过而自喜。

    容人:常人、能人、有功过之人,均应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无论是常人、能人,还是有功之人,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功过有区别,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

    平等待之,礼貌待之,以诚待之,这是为人的准则。以貌取人者,是俗人;以衣取人者,是庸人;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无论地位尊卑、年龄大小,有功还是有过,均能以诚待之,方为容人。容人才能得人得心,容人者方能为他人所容。

    容,指的是宽容、包容、兼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包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兼容者则谙熟生活的辩证法,是一种高超的领导的艺术。


    一、谈谈容人


      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有过人的心胸。刘邦能容,汇聚汉初三杰,并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刘备会容,方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历史佳话,并于乱世之中成就“鼎足”大业;唐太宗善容,才能开创中华历史上的“贞观盛世” 。由此可见,能容是大智慧,会容是大本事,善容是大境界。
      容人首先要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同一群体或是一个单位中,领导对待他人,特别是对部属的“所短”,应当多包涵、多谅解、不计较。在一些无关紧要、无关宏旨的小节上视而不见;对一些无关大局、无伤大雅的小事上忽略不计。“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对待他人的短处,的办法是扬长以避短。当然,有时用短亦会得长。对待手下的个性差异,作为领导先要承认,后是尊重。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差异组合,个性互补,各显所长,各遂其志,形成合力。
    此外,想要容人,还须严于律己。“律已宜带秋气,待人宜带春气”。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才不会过于苛求他人。对自己严字当头,对他人也就宽在其中。只有做到这样,你当领导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容人之短固然不易,而要做到容人之长则更难。容人之长,就是容才。这里,我重点谈谈这个问题。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在一次会议上,自己有过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一个导者单就自己的某个方面的才能而言,可能不如手下,但他的真正职责不是和下属比拼局部或专业能力,而是通过自己个人修养散发的魅力和容才驭人的能力,使得麾下的人才有机组合,有效运转起来;使得他们的潜力发挥至,合力发挥至。
      想要有容才之量,首先要有爱才之心,做到虚怀若谷,广纳贤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北京大学当年何以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实行的兼容并包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当年的北大不仅聘请了主张革命的陈独秀,倡导改良的胡适,还诚邀了思想保守的辜鸿铭,甚至没上过大学的梁漱溟……蔡元培不拘一格,看重的是他们的才华。“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语)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仅造就了一个北大,而且为现代社会容才成事开了风气之先。
      容人之长,不光要有爱才之心,还要有用才之策。要出于公心,以事业和全局利益为重,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待遇。同时,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还要有容人超己、见贤思齐的度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事业才能发展。三国时期,徐庶推荐诸葛亮,而诸葛亮则推荐庞统;的老师徐特立当年将自己长的位子让给比自己年轻的瞿秋白,自己当瞿秋白的手下;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力推当时并不出名的肖邦……古今中外像这样举贤让位,能者为上,能者为先的事例不胜枚举。
      河不辞滴水,终汇成大海;山不辞粒土,终集成高山。一个单位使用了能力强的人,领导还想方设法为其发挥长处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领导的形象并不会因为使用能人而受损,反而会更加完美。正是使用了能人贤人,单位的工作才会有新的起色,工作效率才会大为提高,才会更加显示出领导的高明所在。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心胸狭窄的领导所耿耿于怀的往往不是人才的缺点,而且人才的特点。掩人之德,妒人之能,揭人之短,讥人之过。“武大郎开店”,容不下高于自己的人,对于那些能人贤人变着法子去压一压、治一治、整一整。果如此,单位内部势必勾心斗角,严重内耗,工作上大台阶、出大成绩也就无从谈起。

    下面谈谈容人之过。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用放大镜看人的缺点,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他人的过错,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宽恕别人的一些过失,对于领导者来说其实并不很难。领导的宽宏大量,不仅能使对方感动报效,还能影响安抚他人。宽容有时能够起到单纯处罚难以起到的作用,甚至焕发出平时难以焕发的积极性。

    有个“一箭之仇”的成语,他的来历不少人都清楚(注:春秋战国时期,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行至绮乌,守卫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到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又怎么能拿什么来报答您呢?”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如果没有齐桓公和鲍叔牙的容人之量,就不会有千古名相管仲,更不会有齐桓公的霸业。李世民与魏征之间也有一段类似的故事,但李世民是怎样对待魏征的?他把经常犯颜直谏的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这些早已成了千古佳话。 

    当然,领导的宽容,并非姑息纵容,亦非无原则的迁就或放任,要容当其时、容当其事、容当其人。宽容是有分寸、有准则、有节制、有限度的。容在理上,让在格内。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做到在宽容中求合作,在忍让中谋合力,从而达到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目的。即使对待与自己有过怨仇的人,也能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那才无愧为大将风度。

    建国初期,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总理邀请一位曾为要人的人士出席。这个人忧心忡忡,因为在上海是他负责,没有抓到结果抓了邓颖超,在牢狱里害得邓颖超终生不育。抛弃个人恩怨欢迎这个“宿敌”,以德报怨,不仅说明人民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战线组织,而且表现了的高风亮节。


    二、谈谈容言

      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对一个人、尤其对一个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古代人尚且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更应当拥有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特别是与自己的意见相左的建议和观点的雅量,尤其是不留情面的诤言。
      在延安时期,一天一个响雷把一头牛打死了。一个农民随口说道,“这个雷为什么不把打死呢?”听到后,不但不生气,而且由此作为调查民情的契机。当认定是老百姓对沉重的负担有怨言时,做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并在听取了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后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如此从善如流的领袖风范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启示。
      广开言路,必须要有从善如流的气度。人言啧啧不可怕,啧有烦言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广开言路是疏导、是建设,是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前提,更是民主大厦建设的基础。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创造,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聚集众人之智慧,共谋发展之良策。不能自认为优人一格、高人一等,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以一个学生、一个求知者的姿态,热心、虚心、真心地听取不同层次的意见、各个方面的声音,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的良好局面。
      所谓容才,其实是在于容言。人才难得,是人才必有出众之处,是人才大都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都会对自己的观点、学识及才干充满自信,不会轻易附和,也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趋炎附势。是人才常常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就越明显。人才大都有独特的个性,不拘小节,性情旷达,大智若愚。有的甚至书生意气,不谙人情世故,不懂溜须拍马,不擅察言观色,不会拐弯抹角。当然,也不乏有恃才自傲者,不时表现出落拓不羁的样子来,一针见血地讲问题,毫不留情地谈不是,不分场合地直言不讳,有时还真让习惯于一家之言的领导下不了台……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能不能听诤言,会不会听诤言,允许不允许他人说诤言,老百姓敢不敢说诤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是执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一种反映。
      容人不易,容言更难。难在不少人缺乏闻过则喜、闻过则思、闻过则改的胸襟和气度。


    三、谈谈容事

    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我们“是要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这表明了革命先行者的思想境界。但是,反过来想,想要做大官,就要做大事,想大问题,从大局着眼,敢想、敢干、敢于创造、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要做事,首先要容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做到宠辱不惊,顺逆不改,贵贱不移,忙闲不怠,修炼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胸怀。
      作为领导,宽容的境界是容事,而容事无外乎举重若轻或是举轻若重两种不同的做事风格。“举重若轻”是形容深谋远虑,胆识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气概;“举轻若重”多指人虑事周全,严谨细致,工作中善于见微知著,常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做。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事风格,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工作方法。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比较刘伯承、的工作风格时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是'举重若轻’,伯承是'举轻若重’。”“从愿望上讲,我更喜欢小平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中常常是'举轻若重’,这也许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
      其实,的工作方法或政治风格恰好与异曲同工。在性格特征上,统筹全局,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精细雅致,明察秋毫,举轻若重。在思想理论上,他们的智慧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彼此既有互补与传承的关系,也有切磋和发展的关系。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合作关系,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一个奇迹。难怪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是“谋事在毛,成事在周”,这是有相当的道理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学会容事,应当很好地向革命前辈学习。学会了举重若轻,就会觉得大事不大,变压力为动力,以良好的心态做好大事;学会了举轻若重,就会感到小事不小,老老实实做好小事。大事小事都能做好,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容事还要求领导者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拿得起、放得下、挺得住;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尴尬、忍得住屈辱。容事是释怀别人,也是善待自己。气定神闲,沉稳豁达,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做到“大其心以容天下物,平其心以论天下事,虚其心以受天下善,潜其心以观天下理,定其心以应天下变”。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而是放眼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不为鸡毛蒜皮的得失而郁郁寡欢,而是着力更为远大的理想和事业;不因别人的误解、冤枉或反对而烦恼愤懑,而是对于自己的战略、目标更加执著;不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对于自己的前途、未来更加坚定。

    总之,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要想成就一翻事业,要想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干点事情,必须能容得下人、容得下话、容得下事。
    容,天下公平。
免责声明:焊材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