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机械、电气、纺织、汽车和造船等工业。在ABS消费结构中主要是家用电器、机械配件、办公用品和用具等。同时ABS在通讯器材、商品器材及建材的需求前景也十分看好。
壳体材料 :广泛用于制造电话机、移动电话、电视机、收录机、复印机、传真机、洗衣机、电动工具、打字机键盘、厨房用品及儿童玩具的壳体。
机械配件: 可用于制造齿轮、叶轮、轴承、把手、管材、管件、蓄电池槽等。
汽车配件 : 具体品种有方向盘、仪表盘、风扇叶片、挡泥板、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手柄及扶手等。
其他制品 : 各类化工耐腐蚀管道、镀金制品、文具、仿木制品、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新闻---嘉荫注塑级910-X15)应用参数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使用的规定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丁卞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统称邻苯二甲酸酯类(或盐),是PVC制品常用的增塑剂。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使用安全被广泛重视在PVC中加入增塑剂是为了改进PVC的柔软性、耐寒性、增进光稳定性。不同用途的PVC制品,增塑剂的添加量不同。
ABS主要产地
世界ABS五个最大的生产厂家依次是:中国台湾的奇美公司,总产能为125万吨/年,其中台南装置为100万吨/年、镇江装置为25万吨/年;拜耳公司总产能为93万吨/年;LG化学总产能为70万吨/年;通用电气GE塑料总产能为65万吨/年;BASF总产能为56万吨/年,五大企业占世界总产能的55.6%。五大生产企业已占全球ABS产能的一半以上。因中国内地ABS供应仍存在较大缺口,所以几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中国,同时奇美和LG已相继在中国内地设厂,并有继续扩能的意向
新闻---嘉荫注塑级910-X15)应用参数
业内人士说。库存方面,上周,国内四大地区部分PE石化库存在5.5万吨左右,环比下降6.1%。国内PE社会库存环比下降3.8%,但仍较去年同期高14.5%。弱势难改关注套利机会东吴期货研究所能源化工品组分析师王庭富解释说,近期现货市场上石化报价多数稳定,商家小幅让利出货。后期或进入低位累库存阶段。当前市场交易重点在预期后期需求将季节性转淡。对于PE和PP来说,10月和11月是需求旺季,目前来看,需求旺季能否带来一波上涨行情还不能确定,有人猜测旺季预期已经在10月中上旬的反弹中透支。
ABS分类
ABS根据冲击强度可分为:超高抗冲型、高抗冲击型、中抗冲型等品种;
ABS根据成型加工工艺的差异,又可分为:注射、挤出、压延、真空、吹塑等品种;
ABS依据用途和性能的特点,还可分为:通用级、耐热级、电镀级、阻燃级、透明级、抗静电、挤出板材级、管材级等品种。
ABS发展趋势
ABS是上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是一个综合力学性能十分优秀的塑料品种,不仅具有良好的刚性、硬度和加工流动性,而且具有高韧性特点,可以注塑、挤出或热成型。 大部分汽车部件都是用注塑成型方法加工的,ABS树脂的优点是抗冲性、隔音性、耐划痕性,耐热性更好,比PP更美观,特别在横向抗冲性和使用温度较为严格的部件。ABS树脂是汽车中使用仅次于聚氨脂和聚丙烯的第三大树脂。ABS树脂可用于车内和车外部外壳,方向盘、导油管及把手和按钮等小部件,车外部包括前散热器护栅和灯罩等。
ABS树脂容易加工,加工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泽好,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喷涂金属、电镀、焊接和粘接等二次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包括各种办公和消费性电子/电器,办公电器包括电子数据处理机、办公室设备。如今在电子电器市场, ABS树脂在要求阻燃和高耐热的电子/电器市场中将保持其地位,阻燃与耐高热的ABS树脂在与ABS/PC等工程塑料合金的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ABS树脂在日用消费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建材管材、板材或片材,如今被价格更为低廉的PVC树脂取代了一部分。ABS树脂用于与建筑有关的领域,其中挤出片材用于卫生器具如澡盒、游泳池衬里等,另外注塑成型的管材和管件,少量生产挤出成型的电话电缆管线。
本公司诚信经营,重合同、守信用,确保所经销产品均属原厂生产包装,我们愿与各界人士真诚合作,共同发展,携手共创辉煌的明天!欢迎广大新老客户来电咨询、洽谈!
新闻---嘉荫注塑级910-X15)应用参数
在塑料薄膜的生产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粘连现象,比如在塑料薄膜生产中,两层膜不易分开,这给自动高速包装带来困难。为了克服它,可向树脂中加入少量增加表面润滑性的塑料助剂,以增加外部润滑性,一般称作抗粘连剂或爽滑剂。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按照化学组分,常用的润滑剂可分为如下几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脂肪酸酰胺、金属皂、烃类、有机硅化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