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 保温管件及保温接头
    发布者:沧州泰鼎恒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23 22:21:49  访问次数:

    5.6 保温管件 5.6.1 管端垂直度
    保温管件管端的外护管宜与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平齐,且与工作钢管的轴线垂直,角度误差应小于2.5°。
    5.6.2 挤压变形及划痕
    保温层受挤压变形时,其径向变形量不应超过其设计保温层厚度的15%.外护管划痕深度不应超过外护管最小壁厚的10%,且不应超过1mm.
    5.6.3 管端焊接预留段长度
    工作钢管两端应留出150mm~250mm无保温层的焊接预留段,两端预留段长度之差不应大于40 mm.
    5.6.4 外护管外径增大率
    保温管件发泡前后,外护管任意位置同一截面的外径增大率不应大于2%。
    5.6.5 钢制管件与外护管角度偏差
    在距保温管件保温端部100mm长度内,钢制管件的中心线和外护管中心线之间的角度编差不应超过2°.
    5.6.6 轴线偏心距
    保温管件任意位置外护管轴线与工作钢管轴线间的最大轴线偏心距应符合表6 的规定.
    5.6.7最小保温层厚度
    保温弯头与保温弯管上任何一点的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设计保温层厚度的50%,且任意点的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6.8 外护管焊接
    5.6.8.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端面熔融焊接∶两段焊接外护管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差值不应大于0.5g/10min(试验条件为5 kg,190℃);
    b)挤出焊接∶焊接粒料与焊接外护管之间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差值不应大于0.5g/10min(试验条件为5kg,190 ℃)。
    5.6.8.2 弯头与弯管的外护管管段之间的角度和最小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弯头与弯管外护管的相邻两个外护管段之间的最大角度a不应超过45°,见图8.弯头与弯管的外护管管段之间的角度与焊接分段应以符合5.6.7规定的最小保温层厚度来确定;
    b)弯头与弯管靠近焊接预留段处的外护管段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0 mm,见图8.
      5.6.8.3外护管焊接宜采用端面熔融焊接,对于无法采用端面熔融焊接的部分可采用挤出焊接。聚乙烯焊接设备、焊接工艺要求参见附录D.
    5.6.8.4 外护管端面熔融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两条对接焊缝的融合点处形成凹槽的底部应高于外护管表面;
    b)在整个焊缝长度上,端口内外表面的对接错口不应超过外护管壁厚的20%,对于特殊配件,如马鞍口处,在整个焊缝长度上任意点内外表面的径向错位量不应超过壁厚的30%。当外护管壁厚不等时,其焊缝错位量应按照较小的壁厚计算;
    c)两条对接焊缝应均匀并有大致相同的外观及壁厚;
    d) 在整个焊缝长度上两条熔融焊道应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且两焊道的总宽度应是0.6倍~1.2倍的外护管壁厚,若壁厚小于6mm,则为2倍壁厚;
    e)整条焊缝上的两条熔融焊道应是弧形光滑的,不能有焊瘤、裂纹、凹坑等。
    5.6.8.5 外护管挤出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挤出焊料的性能应符合5.3和5.6.8.1的规定;
    b)挤出焊料应填满整个焊缝处的V形坡口,不应有裂纹、咬边、未焊满及深度超过1mm的划痕等表面缺陷;
    c)对于任何破坏性检验,在焊缝的任何方向上,焊肉与外壳之间都不应有可见的不粘性区域;
    d) 焊缝表面应是类似半圆形的光滑凸起,而且应高于外护管表面,高度为外护管壁厚的10%~40%;
    e)挤出焊料形成的焊缝应覆盖V形焊口外护管边缘至少2mm;
    f) 挤出焊缝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搭接处应去除多余的焊料,且表面不应留有划痕;
    g)根部高出内表面的高度应小于壁厚的20%;
    h)局部凹坑和空洞不应超出外护管壁厚的 15%;
    i) 在圆周焊口上任何一点,两个端口的径向错位量不应超过壁厚的30%。对于不同壁厚的外护管焊缝错位量应按较小的壁厚计算。
    5.6.8.6 焊缝最小弯曲角度应根据图9确定,图9中e为表4中的外护管最小壁厚。试验中最小弯曲角度达到之前,焊缝不得出现裂纹。
      5.6.8.7 焊接外护管的密封性∶焊接外护管应进行100%的密封性检查,焊接外护管在发泡之后,管件外部(端口除外)不应有泡沫溢出,否则该焊接外护管应予以更换。
    5.6.9保温固定节?
    5.6.9.1 保温固定节的外护管与钢裙套的搭接处应采用热缩带密封。
    5.6.9.2 保温固定节宜先发泡后收缩。?
    5.6.9.3 外观∶热缩带收缩后边缘应有均匀的热熔胶溢出,不应出现过烧、鼓包、翘边或局部漏烤等现象,封端盖片应胶结严密。
    5.6.9.4 热缩带的剥离强度在20℃±5℃下不应小于60N/cm。
    5.6.10 报警线?
    保温管件中的报警线应连续不断开,且不得与工作钢管短接,报警线与报警线、报警线与工作钢管之间的电阻值不应小于500MΩ,报警线材料及安装应符合CJJ/T81的规定。
    5.6.11 主要尺寸允许偏差?
    保温管件主要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和图10的规定。?
    表9 保温管件主要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

    管道公称直径DN 主要尺寸允许偏差
    H L
    300 ±10 ±20
    >300 ±25 ±50
          5.7 保温接头
    5.7.1 保温接头性能
    5.7.1.1 保温接头处保温层的材料及性能应符合5.4 的规定。
    5.7.1.2 保温接头外护层材料及性能应符合5.3的规定。热熔接头的外护层与保温管外护管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差值不应大于0.5 g/10 min(试验条件为5kg,190℃)。
    5.7.1.3保温接头应能整体承受管道运动时产生的剪切力和弯矩。
    5.7.1.4 保温接头应能整体承受由于温度和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5.7.1.5 耐土壤应力性能∶保温接头应进行土壤应力砂箱试验,循环往返100次以上应无破坏、无渗漏。
    5.7.1.6 热缩带式接头所用热缩带的剥离强度不应小于60N/cm,收缩后应能将管道外护管和接头外护层搭接处密封;热缩带收缩后,边缘处的热熔胶应均匀溢出,不应出现过烧、鼓包、翘边或局部漏烤等现象,封端盖片及发泡孔盖片应粘结严密。
    5.7.1.7电熔焊式接头应采用专用可控温塑料焊接设备,焊接后搭接熔合区试样在室温下的拉剪强度不应低于外护管母材的强度,且断裂点应位于熔焊区之外。
    5.7.1.8 密封性∶保温接头应密封,不得渗水。现场所有的保温接头外护层都应做气密性试验。保温接头的气密性试验应采用空气或其他类气体,试验应在接头冷却到40 ℃以下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0.02 MPa,保压2min后,密封处涂上肥皂水,不应有气泡产生。
    5.7.2 保温接头形式
    当工作钢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 200时,宜采用热缩带式接头;当大于等于DN250,且小于或等于DN450时,可采用热缩带式接头或电熔焊式接头;当大于等于DN 500时,宜采用电熔焊式接头。根据现场工况条件或设计要求可以选择双密封接头。当采用双密封接头时,其中的每种接头密封形式和双密封组合形式都应符合5.7.1的相关规定。
    5.7.3 保温接头安装
    5.7.3.1 保温接头安装应符合CJJ28的规定。
    5.7.3.2 接头处的表面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接头处工作钢管表面应进行清理,去除铁锈、轧钢鳞片、油脂、灰尘、漆、水分或其他沾染物;
    b)管端潮湿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应清除;
    c)接头外护层内表面应干燥无污物;
    d)管道外护管表面与接头外护层搭接处应干净、干燥,应对搭接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5.7.3.3 接头处报警系统的安装应符合CJJ/T81的规定。
    5.7.3.4 保温接头发泡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保温接头应使用机器发泡;
    b)接头发泡时应采取排气措施,聚氨酯泡沫塑料应充满整个接头,接头处的保温层与保温管的保温层之间不得产生空隙;
    c)发泡后发泡孔处应有少量泡沫溢出;
    d)保温接头气密性检验及发泡后,应对外护管开孔处及时进行密封处理。

免责声明:焊材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