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密度梯度柱的制备
A.1原理
方法C中的密度梯度柱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制备。
第一种方法[见图A.l a)]是从柱子顶部逐渐加入密度渐小的液体,每种液体可以沿着管的内表面缓慢流入,使其停留在密度更大一些的液体上面。
第二种方法[见图A.l b)]是从柱子底部逐渐加入密度渐大的液体,密度较大的液体取代密度较小的液体位置而使密度较小的液体向上移动。
A.2操作
A.2.1按图A.l a)和图A.l b)安装好设备,调节温度至23℃ ±0.1℃。在柱子底部放入不锈钢框,框中装有校准浮标(最好8个)。
A.2.2准备好两种液体L1 (高密度)和L2(低密度)。根据所需的精度,可以是单一液体或者混合液,其密度范围应包含所测的纤维密度。精度要求越高,密度梯度则越小。通常70 cm柱长对应密度变化幅度为 0.05 g/cm3 。
A.2.3如图A.l a)或图A.l b)所示,向瓶A和B中分别加入液体L1 或L2。每个瓶中的液体体积应等于或大于密度梯度柱一半的体积。
搅动靠近柱子的液体,然后打开S1和S2[见图A.l a)]或R1和R2。[见图A.l b)],填充约2h。
在图A.l a)的方法中,随着密度的增加,浮球逐步从液体表面下沉,直至在柱中平衡。
在图A.l b)的方法中,随着密度的增加,浮球逐步从柱底向上升,直至在柱中平衡。
A.2.4塞紧柱塞,23℃ ±0.1℃恒温至少24 h。测量每个浮球从悬浮位置到柱底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绘制浮球高度-密度曲线图。如果该曲线图非线性,重复以上步骤。密度梯度柱一般可保存一个月,超过一个月后密度梯度柱失去线性。